太巴塱阿美部落散策 有吃有玩的紅糯米文化體驗
花蓮光復鄉是阿美族原住民的大本營,其中太巴塱人數最多的部落之一,來到太巴塱部落聽解說、搗麻薯、DIY體驗、品嚐阿美風味餐,精彩的半日遊程,讓我愛上這個悠閒、緩慢的縱谷村莊。
「太巴塱」Tabalong在阿美族語是白螃蟹的意思,這種產於海岸山脈的螃蟹全名是灰甲澤蟹,以前在這裡有很多白螃蟹,因此名為太巴塱。在部落裡隨處可見白螃蟹的圖騰、彩繪與拼畫。
太巴塱部落是花蓮紅糯米的主要產地,這次體驗行程裡的酒釀DIY、搗麻薯以及部落風味餐也都以紅糯米為主題,再搭配部落祖屋、拉杜倫古井等解說行程,耗時大約3小時,內容精彩又豐富。
太巴塱kakita^an祖屋也是部落的信仰中心,掌管祖屋的kakita^an家族主掌部落的祭典儀式與政治,以及部落土地及傳統領域的支配權,體現了部落傳統的政治、經濟與社會結構。
祖屋裡面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樑柱上的木雕圖騰-祖靈柱,目前在祖屋裡的都是複刻版,原本的祖靈柱被認定為台灣國寶,收藏在中央研究院。現在部落裡的祖屋於2006年依據日據時代建築學者千千岩助太郎的繪圖重建,祖屋裡的結構、擺設體現阿美族的信仰、社會活動型態與生活習慣,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今日的解說員是小田,他是個可愛的部落女孩,我問他拉杜侖古井的「拉杜侖」是什麼意思,他說這是阿美族年齡層的代號,從青少年開始每五歲一個階級。拉杜侖大概就是已經或快要作古的阿公級耆老。因為當初就是他們建造這座古井,如今都成了需要保護的文化資產,包括鑿井的阿公也是。
紅糯米生活館是為了帶動部落各項產業發展、吸引族人返鄉就業而打造的遊客體驗中心,以紅糯米為主題,推出搗麻薯、酒釀DIY等多項體驗行程,並研發多道特色料理,作為推廣紅糯米文化的最佳據點。
館內展售紅糯米、黑米、小米酒等多種在地農產,也陳列一些部落素人藝術家製作的工藝品,來到這裡除了用餐、購物,也可以點杯咖啡或飲料休息片刻,欣賞附近的田園風光。
館內設置部落特產展售區、DIY體驗區以及餐廳等設施,也特別裝置了火爐區,這個火爐區很像日式房舍的「圍爐裏」,中央的明火可以煮食取暖,煙燻可以防蟲、驅蚊並延長房屋的保存期,上方懸吊的架子可以乾燥食物也能防鼠,這種功能性超強的建築結構,就是部落的生活智慧結晶。
阿美族是擅長採集的民族,對於食用植物的辨識能力超強,再搭配捕魚、狩獵以及農耕技術,就能自在的生活在這片土地。部落風味餐也是以紅糯米為主食,搭配鹽烤台灣鯛、山豬肉、野菜料理,真是豐盛得不得了。
烤桶仔雞是今日最令我期待的菜色,太巴塱的放山土雞身材健美肉質緊實,雞的外皮先抹鹽,再以紅糯米酒釀、香蘭葉塞入肚中醃漬調味,烤好的土雞色澤金黃香氣四溢,令人吮指回味。
光復鄉有馬太鞍與太巴塱兩大部落,遊客大多安排馬太鞍生態捕魚、石頭火鍋行程,其實太巴塱同樣很精彩,下回來到花東縱谷,也歡迎繞進太巴塱部落走走,看看海岸山脈西側這裡的部落族人,絕對會讓你有不同的收穫與體驗喔。
地址 : 花蓮縣光復鄉富愛街15~1
電話 : 03-870 3419